“如鲸向海 请取笑那些苦难
离开那些 曾吞没你的欲望
在自己的路上 义无反顾的狂奔”
01如鲸向海,奔赴未来
张一菲,现任化学1802班学习委员,2021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之一。曾获得校级本科特优生、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诸多荣誉。
两年前的国奖答辩上她说“为青年发声,值得永生热血沸腾”,为此她担任威尼斯新闻中心主任,承担起宣传体系改革的重任;
一年前的国奖答辩上她说“二十岁,成为我自己”,为此她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为抗击疫情竭尽所能贡献青年力量;
今年的国奖答辩上她说“如鲸向海,奔赴未来”,是因为未来已来,她已经做好了投身科研理想的准备。看到她眼里笃定地目光,就已然明了她一生所向。
02学无止境,精益求精
“学在华中大”是对我校明德厚学这一校训的美誉,而张一菲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则是最好的行动诠释,连续两年专业排名第一,三门专业课程满分。
在谈到有没有的好的学习方法的时候,她说“学习没有什么技巧,就是勤奋和认真。当你设定目标与追求意义,这应该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并非是强迫性的付出。比如说在学习高分子化学的时候,材料特性和合成非常多,所以我那段时间每天都会反复记背加深理解,直到印在脑海里。”
从她的讲述中,那些图书馆看过的夕阳余晖和西十二看过的星辰夜月都仿佛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她主动追寻中遇见的明亮色彩。
在学习中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包括认真与严谨、执著与自律也让她将自身的视野延伸至科研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她也因此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
03科研如海,理想作船
在大学生活中,她积极进取,勇于探索,曾去往北京理化所、长春应化所进行短期交流,并加入威尼斯薛志刚老师课题组进行科研训练;并先后在浙江大学可视化分析暑期学校与南京大学计算化学暑期学校获得结业证书。在今年的暑期夏令营中,她以面试第三名的成绩获得了浙江大学化学系的直博offer。
当被问道为什么选择直博的时候,她说“其实我刚进课题组的时候还挺害怕科研的,觉得这个词太高深离我很遥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发现这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期间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值得我不断探索,我也逐渐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和方向——希望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虽然在常人所见,科研所需要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与其成果并不等效,但在她看来,科研其实是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
所以,纵学术之路漫漫,科研之海浩浩,她亦能勇毅向前。
Technology —
“我记得刚开始建立联合平台的时候,每天按时推送学院新闻就是一大难题,每天都会因为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推倒重来忙到凌晨。又恰巧两门专业课期中考试,每天早起都要安慰自己:没事,我可以”
也就是这种坚持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让她一步步从校园走到了社会,深入到这片广袤的国土之上,留下自己青春的足迹。
04心系社会,力动一方
大一下担任化院新闻中心主任,主持成立联合宣传平台并主编学院新生手册;暑期前往陕西合阳支教并前往重庆调研当地社区养老情况;疫情期间参与“壹桌计划”志愿辅导和地普开物友邻互助互助平台研发推广;担任同济2004班学生班主任……
她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让编者看到了新时代的华中大学子不应该只是“学在华中大”,还应该肩负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社会使命。
“当你深入到社会中去,你才会明白,原来不只有所见的光鲜亮丽,还有些一些暗处的汹涌,这时候你才能明白你肩上的使命。”
在繁琐的学生工作和课程学习中寻找平衡本就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她没有因为自己的经验不足和稚嫩而气馁,在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在学习中踏实认真,提升自己的能力。
05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推免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大的影响,实验室中依旧可以看到她为课题忙碌的身影。这就是她口中所提及到的“常态”—保持广泛的求知欲,保持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不断去接受新知识。
而这个时代恰恰就需要一群敢于为理想倾心的年轻人,应时代之召,扬科研之旗,强国家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