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疆鄂、朱金莲)疫情当下,五月也慢慢接近尾声。今年的毕业季给大家增添了些许意难平,也让师生间、同窗间的思念与牵挂愈发浓烈。为了弥补毕业季暂时无法返校的遗憾,5月24日晚7点,学院党委书记李涛教授为即将毕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带来了“最后一堂思政课”。院长朱锦涛、党委副书记吴疆鄂、副院长刘宏芳、副院长谭必恩及部分教师共同参加了思政课。
李涛书记以“不负韶华,‘疫’起携手再出发”为主题,通过回顾疫情发展以来国家、华中大、化学学院及每一位青年的不懈奋战,带领同学们吹响用知识强基固本的冲锋号角,体悟用大爱凝神聚气的中华精神,从而催生靠实干矢志报国的行动自觉,勉励同学们在毕业后不忘初心,做砥德砺行的华中大化院人!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中国青年的寄语。李涛书记以此为引言,从“知识强基固本”、“大爱凝神聚气”、“实干矢志报国”三个方面展开,为大家带来了一堂深入浅出而意义深远的思政课。
战“疫”中,吹响用知识强基固本的冲锋号角
抗击疫情,不能只靠一腔热血,从高屋建瓴的大局意识到炉火纯青的专业素养,都是打赢这场战“疫”的关键。通过此次疫情中国家时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种种举措,我们能够对国家治理有着更清晰深切的认识。例如加强网上就业服务等措施,保障就业形势;对口支援,一省包一市;中央政府快速出台优惠政策,信贷支持、资本市场支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行业和企业定向扶持,助小微企业渡难关等。善于在疫情防控中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这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鲜明底色。
同时,李涛书记表示,战“疫”中的化学力量也不容小觑。疫情爆发后,吴钰周教授在核酸检测方面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朱锦涛教授和张连斌教授开展了医用护目镜长效抑菌研究;陈朱琦教授基于武汉市和湖北省涉疫生活垃圾环境卫生设施应急处置的一手数据及大量实践经验,提出了标准中突发公共卫生件应急处置修编具体建议。李涛书记的讲述让同学们感悟到作为一名化学人,应该扎实理论基础,增强专业能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战“疫”中,体悟用大爱凝神聚气的中华精神
中华民族走过风风雨雨,走过战火纷飞,走过艰难困苦,却向来愈挫愈勇。也正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凝练出如今印刻在每个人心底的民族精神。正可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看到345支医疗队42600余名医护人员不畏艰险,逆行赴鄂,驰援一线。海外华侨华人倾情支援祖(籍)国抗击疫情,一箱箱医用物资、一长串行李托运单、一句句“武汉加油”,犹如一股股暖流,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汇向中国。他们是最平凡的人,却是最伟大的英雄。同时华中大校友也为母校积极捐赠资金并筹措大批口罩、护目镜等医疗物资,华中大更是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40余所伙伴院校的关心和帮助。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大流行”之时,华中大积极筹集防疫物资并紧急寄往疫情危急地区的伙伴院校。李涛书记指出:“疫情中海内外同胞的守望相助,见证了中华儿女的凝聚力,更见证了中华民族凝神聚气的团结精神。”疫情下的90后,更让我们看到爱与责任的延续,90后勇敢地站在世界舞台,是人性中勇敢、善良、责任与爱的传承。
战“疫”中,催生靠实干矢志报国的行动自觉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疫情下的华中大,担当起了救援、守护、科研战“疫”的重任,责无旁贷地冲在一线主战场。3万多名医护人员、近9000张床位,部分医院还负责管理方舱病床近6000张,华中大成为全国投入床位和医护人员最多的高校。疫情下的88038威尼斯官网主页,同样勇担使命,冲锋在前:党员先锋队出征,守护校园;科技战疫攻关,彰显化学力量;学院校友捐助,千里驰援送爱心;学生积极战疫,青春激扬后方。正是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华中大精神,让华中大在这次疫情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2020届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走上另一段征程,李涛书记也在这里勉励同学们始终牢记“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和“砥德砺行,格物致新”的院训精神,去追逐、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课程最后,同学们就毕业后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的关系、如何发挥专业优势等问题与李涛书记进行了探讨,反响热烈。至此,88038威尼斯官网主页2020届毕业研究生最后一课圆满结束。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届毕业生也克服了重重困难,来到了校园生涯又一个终点。毕业研究生的最后一堂思政课,是庆祝、回望、纪念,更是人生新篇章的开始。最后,祝愿2020届全体毕业生前途似锦,未来可期!